-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

网上有关“?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要 :“可以理解这一类恐归族的心情。”驿泉心理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阿端说,在物质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习惯以金钱、成就来衡量一个人,而现在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大多都未能称得上是事业有成,“太高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会令到他们心理发生变化。”

专家支招

“可以理解这一类恐归族的心情。”驿泉心理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阿端说,在物质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习惯以金钱、成就来衡量一个人,而现在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大多都未能称得上是事业有成,“太高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会令到他们心理发生变化。”

应淡化春节的物欲色彩

从“盼归”到“恐归”,传统习俗与现实生活碰撞之下的新产物,折射出不少深圳打工者心理层面的真实写照,有对传统节日与亲情团聚的渴望,也有摆脱现实生活压力的期望。人民网的评论认为,“恐归族”的存在,是否表示有些春节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需要改变?家庭对游子是否要求过高?游子自己是否过于虚荣?

阿端认为,一个成熟的城市,应该摆脱单一以金钱、成就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国外,服务生、工人都可以生活得很快乐,为什么我们的一些白领不可以?”

人民网评论说,从社会角度讲,应该大力倡导符合收入实际的春节消费,倡导亲情主导的春节文化,淡化春节的物欲色彩。

而从个人而言,阿端认为,小唐一类的“恐归族”首先要自我接纳,认清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出人头地是自己的需求,还是家长的需求?很多时候压力是来自于自身,不排除家长会对子女有期待,但是归根到底,父母对自己的真正最大需求是亲情,而非财富。”

向父母坦陈自己的现状

她建议,这类恐归族在家的时候,先充分表达自己的孝心,有物质的表示当然最好,但有空帮父母做做家务,跟父母聊聊天、谈谈心,也不错。“父母最自豪的可能不是孩子有多大成就,而是孩子对自己有多好。”

再回到小唐认为“未衣锦不能还乡”的想法,有心理咨询师认为,他们应该坦陈自己的现状,毕竟越攀比自己越难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压力,坦诚表达并不会丢脸,反而会换来别人的理解。

在上述的调查中,50.4%的人认为,人们应打破面子观念,平安幸福才是亲人最大的愿望;64.3%的人认为,春节回家主要是孝敬父母,其他方面的开支可以尽量减免;51.1%的人表示,过年的意义更多在于家人团聚而不是送钱送礼;43.9%的人觉得,应该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陪陪父母家人。

想家是真的,亲情是真的,回了家想走也是真的。

这一代青年与父辈的代沟大概是建国以后最大的,他们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前。他们小时候大多经历多物质缺乏,缺乏安全感。当他们长大后,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占据了人生目标的重要地位,观念的转变也让这一代青年迷茫惶恐。

七大姑八大姨的嘘寒问暖在年轻人看来是窥探隐私,一句“为你好”让他们心中反感却哑口无言。乡村与城市,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令早已习惯的年轻人与家乡产生隔阂,家乡人也认为年轻人不懂礼节。甚至连说惯了的普通话一时改作乡音也显得拘促。

回家虽好,回家也难,情感的需求在回家后得到满足,精神的空虚随即而来,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人产生逃离的念头就不足为奇。

亲情既是联系情感的纽带,也是束缚交流的障碍。如果是朋友和同事让彼此不愉快,可以直言相告,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拉黑也可以。但亲情的特殊性让你开不了口,即便你不愿意,很反感,你也无法表现出来。即便你有道理,但对方不是能讲道理的人,过年回家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这个没有办法,这些年轻人处在社会发展的断崖期,等他们的孩子长大,相信他们会更加理解自己孩子的感受,让人感觉舒服的交往才能留的住人,并不是越关心就一定越亲密,也不是话越多就会越温情。

关于“?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映之的头像
    映之 2025年09月05日

    我是沃格号的签约作者“映之”

  • 映之
    映之 2025年09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要...

  • 映之
    用户090511 2025年09月05日

    文章不错《-让过年回归亲情本质》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沃格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